博鱼(中国)瑜伽师地论思维导图

2023-08-14 15:29:0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博鱼(中国)瑜伽师地论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瑜伽师地论的知识内容,包括五识身相应地、无余依地、有余依地、菩萨地、独觉地、声闻地等,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!

  空一显色:须弥山四面天空中,各显现山的纯色。这一概念与佛家构拟的一小世界的图式有关,一小世界的中心是呈缩腰鼓形的巨大的须弥山(SumCru),直立在广袤的大咸水海中,围绕须弥山有七金山、七香水海,外连四方咸海。四方咸海上各有一大洲。由于须弥山由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等宝构成,宝物辉映四面的天空,使四面大洲的上空各呈现出一种纯色,东方胜神洲天为银色,南赡部洲天为碧色,西牛货洲天为赤色,北俱卢洲天为金色。空,即天空;一,即纯净无杂,只有整块天空明闇区别,没有局部之间的杂色差别

  这种积集色剎那生灭相续,由于变更位置的原因,在原来出现的地方不再出现,转而出现在地方,就时间上来说,或者是无间断的,或者是有间断的。移动的位置,或者远,或者近,差别而生,或者是就整件物体不离本处而变更其形相

  显色、形色和表色三种色都是眼根的所行,即活动的对象,也是眼根的境界,即活动的范围,也是眼识和意识的所行和境界。三种色都是眼根、眼识和意识所直接攀缘的对象,只是名字有别而已。而且,就是这种色,又有三种,或者是好显色,或者是恶显色,或者是俱异显色,好像是色境在显现

  色积:色的积集,又称为积集色。佛家认为显色是实色,即具有实质;积集色是虚色,因为它们只是积集而成,没有实质

  光、明等指光、影、明、闇、云、烟、尘、雾、空一显色,为什么不列举青、黄、赤、白呢?原来佛家认为这四种颜色是实质色或色自相,此处讲的差别是在物自相(本来颜色)上面的光、明等差别

  螺贝声、大鼓声、小鼓声、舞声、歌声、各种音乐声、演出杂耍滑稽戏的叫声、女人声、男人声、风林等之声、明悟了义声、不明悟了义声、正直的言语声、不正直的言语声、下声、中声、上声、江河等之声、斗诤喧哗嘈杂声、领受忆诵佛法之声、讲演宣说佛法之声、论议声、决断声

  上述声音,能够引起耳根相对它们的行运活动,成为耳根所缘取的境界。能够引起耳识相对它们的行运活动,成为耳识所缘取的境界,成为耳识觉知识别的对象。能够引起意识相对它们的行运活动,成为意识所缘取的境界,成为意识觉知识别的对象。关于耳识的助伴和作业,如前述眼识的有关部分,读者以此类推,应当知晓。

  唯识宗认为识自始自终离不开根,根坏灭,识便不能产生。由于根与识相依共存,听以根是识的俱有依。俱有,共存在

  等无间依:平常人的心识作用,念念相续,无有间隔,前一念灭谢时,后一念随即生起,前后念生灭之间,紧密相接,无有间断,故称前念为后念的等无间依;同时,前念灭谢时,能避开现行位,引导后念生起,故等无间依博鱼官方,又称为开导依。

  种子依:依托于种子。唯识宗认为人在每一次行为过后,都会在阿赖耶识中熏习成一股潜在势力,此股势力可以像种子一样地产生或变现出一切精神活动和物质现象,唯识宗因而以「种子」称之;包括五识的升起,也必须以种子为基本条件,故称为种子依

  唯了别自境所缘:眼识只觉知识别自己所对的色境。意识则不同,意识可以觉知识别自己和识所对的境界。这里讲的是眼感官感知对象的有限性

  唯了别自相:眼识与意识不同,意识既能觉知识别事物的自相,又能觉知识别多种事物的共相。意即眼识只限于具体事物的个性,意识却可以抽象多种事物的共性博鱼官方

  唯一剎那了别:眼识与意识不同,意识既可以在一刹那间觉知识别物境,又可以连续不断地转换觉知识别的物境。一刹那(Ksana) ,时间极短。

  随发业转:意识与五识相比具有总摄性,能对外境进行总体和共相的把握,又具有判断、推理、想象、联想、记忆等复杂活动,又能对五识起作用。人心的善不善决定于意识,支配人善不善言行的是意识的发业,这一切都影响著人的感觉器官的具体活动。

  色,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广义之色,为物质存在的总称;狭义之色,专指眼根所取之境。此处所指之色法 ,应就狭义而言。眼根所取之色,又称为色境、色尘,

  四大种:佛家把一切物质现象都分析为四种构成元素,即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种元素的结合形成一切事物,所以称它们为四大种。不过,四大种的地、水、火、风一般不是直接指地、水、火、风的具体事物,而是指由地、水、火、风分别代表或体现的坚、湿、暖、动四种属性,即使是地、水、火、风自身事物也是由四大种和合而生的。由於物质事物都依赖四大种的和合造成博鱼官方,所以称为依他有;相反,四大种则称为不依他有,这是佛家对元素的抽象认识

  具体例子:无见有对:虽不可见,却有障碍。见、对,是佛家对具体事物分析出的两种属性。有的色法,有见有对,如瓶子;有的不可眼见却有障碍,如声音;有的既不可见又无障碍,如无表色(特指导致身、语活动的意念,既不可直接现於外,又无障碍,却能生发身、语活动,然而身、语活动不是意念本身,所以称之为无表色)

  ㈢是种子生种子,即积藏在阿赖耶识中的诸种子互相影响生出新种子,这过程在刹那间相续进行,称为自类相续

  四,阿赖耶识具有「杂染」(在生死流转的虚幻现实现象中,杂带有执迷不悟的心念污染心识,不能超脱生死流转,遭受生死果报)的方面和「还灭」(依据它证悟真如获得涅盘解脱)的方面。

  净色:特指五识所依根中的知觉神经。佛家对五根(感官)的认识是比较深入的,他们将根又划分为两方面的构成,一种是浮尘根,又作扶尘根,即见於外的感觉器官;一种是胜义根,四大种所造,清净微细故又称为净色根。它们是根的实体,发识取境而具有增上根力的须依赖它们,清净如宝珠,但是净色根仍需要扶尘根的扶助

  意识,是眼识缘境以后相续传递过去的。一切种子识,是无始以来,耽著戏论,辗转熏习于众生心中,成为种子,等待未来成熟受报的果报体

  无间过去识:已过去的识转化为意,不障碍现行识的相续行运称为无间。这里佛家探讨了人们在连续不断的认识过程中的经验与现行、过去识与现行识发生联系的行运机制

  一切种子识:又作种子识。乃执持一切法之种子而不失坏之识,为阿赖耶识之别名。唯识关於阿赖耶识本体论的义理颇有特色,它虽然认定阿赖耶识生一切法,却不认定全宇宙就是一个阿赖耶识,而是认定一切众生皆有阿赖耶识,每个众生的阿赖耶识都有各自的种性,而且都具有种子生现行、现行薰种子、种子生种子的功能。佛家还以修道进阶的高低或将来成佛的可能性,将众生的种性大致分为二种:圣种性,能使三乘圣者证得涅盘;愚夫种性,能令凡夫轮回六道,不得解脱

  无始时来:佛家认为众生及现实一切现象都不是孤立产生的,都是由因缘生,即有原因有条件而生。现世之所有的事物都由前世的因缘生,前世的所有事物又由更前世的因缘生,上溯无穷没有元始。如说某事物是有始时来,就意味著此事物没有因缘,而这是不可能的

  乐著戏论:由爱乐情欲支配的不合真实的概念言论。现行熏种子的作用过程,佛家称为熏习,又将熏习的具体内容称为习气,并将习气按其内容分为三类,其中一类是名言习气,即来生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文字(实为思想观念)熏习成的种子。佛家特别重视这一习气,认为它能理解义理,认别境界,是种子生诸法的根本原因。名言习气也有性质对立的两种:一种是证解诸法胜义本空的真实;一种是误解诸法,迷恋执著虚幻,这后者表现为名言就是戏论。戏论,又作譃论,佛家特指不正确的不合真实的概念、观念、义理、言论等,如本无始说成有始,本无我说成有我,本虚幻说成真实,本为常、乐、我、净的涅盘说成非常、非乐、非我、非净等。名言戏论也可以熏习为种子,导致戏论的果报

  熏习为因:如人以香气熏附衣服,一切染净迷悟诸法之势力熏附残留在阿赖耶识中,形成种子的作用,即谓之熏习

搜索